网站检索:
基本信息
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 重庆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0-10-15 作者: 浏览次数:

    2020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奋进之笔”,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一、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1.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问题描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还不够,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效果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标任务: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工作措施:持续抓好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在学深悟透上下狠功夫,在真学真懂上求实效。完善学习教育、研究阐释、理论普及等方面制度机制,建设和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份量的理论研究成果,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教育师生、指导实践,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单位:党办、宣传部。

2.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问题描述: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议决事项的督查、评估和反馈机制还不够健全。

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 。

工作措施:学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完善学校领导体制和运行体制,推动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紧密融合。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学校党委以及各二级党组织在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决事项的执行、监督、问责追责及执行情况报告。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加强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工会等组织作用。

责任单位:党办、校办。

3.不折不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问题描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构建“十大育人”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六大育人阵地”建设和虎溪校区示范区建设,积极做好综合改革试点验收工作。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学生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以第二批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为牵引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党办、校办、宣传部、“十大育人”工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六大育人阵地”建设牵头单位、虎溪党工委、虎溪管委会。

4.持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问题描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标任务: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干部队伍建设质量。

工作措施:深入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做好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学院”“样板支部”的创建验收工作,抓好智慧党建云平台建设,完善“双带头人”培育和作用发挥机制。建立和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贯彻落实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持续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全面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责任单位:组织部。

5.积极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问题描述:“两个责任”压实不够,“四风”问题禁而未绝,巡视整改仍需深化,校内巡察推进力度需要加大。

目标任务: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一体落实,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持续正风肃纪,建设良好政治生态。

工作措施:严格执行《重庆大学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加强政治监督,建立完善配套的政治监督工作机制。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做实日常监督,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切实规范制约权力运行。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发力纠治师生身边作风和微腐败问题。持续深化巡视整改落实工作,开展巡视整改“回头看”。加大校内巡察力度,压实工作责任,推进巡察同步整改。

责任单位:党办、纪委办、巡察办。

二、加强世界一流大学顶层设计

6.总结“十三五”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

问题描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需要系统总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需要及时启动。

目标任务:结合“十三五”总结,启动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落实把学校相关发展项目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

工作措施:在“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及整改的基础上,做好“十三五”总结评估工作。加强规划研究,分析研判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开展重大问题咨询论证,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统筹协调,加强与国家、区域、行业规划的对接,积极推进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把学校相关发展项目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大力促进“双一流”建设和全面发展。

责任单位:发规处、双一流办。

7.稳步推进“双一流”内涵建设

问题描述:学科有高原、缺高峰,缺乏支撑培养引领未来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学科。

目标任务:五类重点项目(学科群、水平提升、跨学科合作、新兴学科培育、学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预期进展,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动校级学科公共平台谋划建设。

工作措施:持续推进“双一流”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做好“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填报工作,做好“双一流”建设方案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快谋划大物理、大生命、大土木、泛信息、泛智造等领域校级公共平台构建,为学科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责任单位:发规处、双一流办。

8.继续推进学科布局调整

问题描述:理科、基础文科、医科等基础相对薄弱,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学科学院小、散的状况没明显改变,支撑国家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发展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较为缺乏。

目标任务:坚持“对标一流、追求卓越、服务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

工作措施:深入研判学科发展新趋势和未来国家重大布局,前瞻性把握学科专业“卡脖子”与“不可替代”的战略关系,整合强化一流学科高地,大力加强理科、基础文科、医科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做好学科参评规划,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

责任单位:发规处、双一流办、研究生院。

三、提高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

9.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问题描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专业教育逐步向通专融合过渡,以学生成长与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目标任务:稳步构建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工作措施:举办全校在线教学经验交流会,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改革。持续开展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开展图书馆和档案文化服务于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扎实做好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工作,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有机衔接。成立本科生院,进一步深入推进本科大类招生及大类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筹备成立学生创新中心(X-CENTER)。实施《重庆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体育工作的实施办法》。落实《重庆大学切实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积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本科学生劳动教育体系。

责任单位:教务处、图书馆、档案馆、体育学院、校团委。

10.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问题描述: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尚不能满足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标任务:实施专业评估及动态调整,深入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建好建强一流专业,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工作措施:制定本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建立校内的专业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做好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工作。以专业核心课程群、学科交叉课程、通识课程、荣誉课程和经典传承课堂五大类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鼓励教改成果和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和教案,不断修订和完善教材,积极做好申报新一轮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准备。

责任单位:教务处。

11.优化学位授权点与人才培养结构

问题描述:学位授权点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求。

目标任务:动态调整优化学位授权点,自主增列国家急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含二级)学位授权点,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

工作措施:自主增列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新兴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不断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坚持质量和需求导向,制定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修订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进一步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结构。

责任单位:研究生院。

12.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问题描述:培养体系传统,开放不足。培养模式单一,交叉不够。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区分度不够,研究生国际化经历占比不高。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形势不相适应。

目标任务: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强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统筹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监督评价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工作措施:筹备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创新研究生招生宣传机制和优质生源吸引政策。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持续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本—博课程贯通培养试点。加大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力度。组织开展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制订博士研究生分流管理办法,设立“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奖”。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制度,修订学位授予标准和实施细则。

责任单位:研究生院。

13.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问题描述: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目标任务:稳定就业率,优化就业结构,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工作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冲击,确保“招聘工作不打烊、指导咨询不掉线、管理服务不断线”。成立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学院主体责任。学院及多部门联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拓宽就业渠道,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岗位。设立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岗位支持毕业生短期就业,组织好“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招聘及征兵工作。逐步健全就业质量反馈,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责任单位:职就中心、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发院。

四、提升关键领域科研创新能力

14.做好科技创新系统谋划

问题描述:新时代高校科技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学科科技工作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换思路换打法、谋划新作为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标任务:准确研判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态势,分析学校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学校未来科技发展路线和路径。

工作措施:编制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科技工作总体发展目标与思路、发展任务、发展路径等。召开学校科技工作大会,深入研讨,厘清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

责任单位:科发院、社科处、前沿院、产研院、国防院、科技园办。

15.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问题描述:学科发展不平衡,学院发展不充分。基础研究薄弱,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研究标志性成果少,尤其缺少“从01”的基础研究。

目标任务:推进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内涵建设,强化基础前沿原始创新,鼓励“从01”基础研究,力争在“无人区”“最前沿”培育重大原创成果。

工作措施:继续深化科研体制和评价改革,激发学院和科研人员积极性,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政策措施。全面推动“1+5”科技创新体系内涵建设。继续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促进学科交叉,推动理工结合、医工融合和文理渗透。优化创新氛围,继续实施科技后备拔尖人才、创新团队、高水平成果、重大项目等培育。布局1-2个新的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加快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培育建设,力争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完善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良性运行,做好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申报。

责任单位:科发院、前沿院。

16.加强校地校企科技合作

问题描述: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成效还不够显著,服务范围有待拓宽,服务力度有待加强。联合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能力需要提升。

目标任务:围绕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规划,优化校地、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协调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创建各类综合及专项新型科研机构,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合作。

工作措施: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深化与高新区、沙坪坝区、璧山区等合作,重点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国际联合研究院、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超算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联合研究平台建设。完善联合共建体制机制,借力地方和企业资源,拓展科研发展空间,提升解决关键技术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智力支持。

责任单位:科发院、前沿院、国防院。

17.大力提升人文社科创新能力

问题描述:科研平台建设水平不高,咨政服务能力不足,重大项目竞争力不够,原创标志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薄弱。

目标任务:坚持“卓越研究、社会引领、国际影响”核心追求,加强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支撑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推动“一院一平台”建设,形成平台、学科、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推动文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培育学术竞争力新增长点。加强国家级项目培育和组织申报。强化智库建设统筹,持续培育高端智库,提升咨政服务能力。推动标志性成果培育,抓好新一届重庆市社科奖申报组织。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提升基础文科研究能力。推动高水平学术队伍建设。

责任单位:社科处、发规处、双一流办、人事处、计财处、房管处。

18.优化人文社科科研组织管理

问题描述:高水平、有组织的科研和管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良好的学术生态尚未形成。

目标任务:全面提升科研谋划和组织服务能力,建设良好学术生态,推动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进一步优化完善科研评价。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科研管理过程组织和知识服务能力水平。完善科研管理组织架构,增强科研管理资源配置。鼓励潜心学术,提倡团队合作,促进科研育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形成良好学术生态。

责任单位:社科处、人事处、相关学部。

19.推进一流学术期刊培育和建设

问题描述:学术期刊总体规模偏小,办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专业学术期刊偏少,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偏少。

目标任务:以打造一流学术期刊为目标,加强高起点英文期刊培育和高水平中文期刊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业界公认的重要期刊和品牌期刊,提高学术期刊的国内国际话语权。

工作措施:推动实施高水平学术期刊培育资助计划。推动校内中外文期刊在科研评价中同质等效。支持和鼓励校内学术团队创办更多能代表国际学术前沿、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水平中英文新刊。探索期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路径,推动期刊质量稳步提高、办刊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办刊队伍建设,拓展学术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社科处、期刊社、人事处、科发院、计财处。

五、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20.优化引才工作机制

问题描述:高层次人才偏少,青年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快速响应的全面引才机制,引才效率仍有待提高。

目标任务:大幅提升高层次人才比例,特别是争取青千申报数和入选数有重大突破。加强青年人才储备,稳步实现人才倍增。

工作措施:探索建立包含人才“发现、响应、跟踪、评价、监督”等人才引进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形成完整的引才工作链条。充分发挥学院和专家引才主体作用,实施学校主要负责人与学院主要负责人人才引进谈话机制。实施引进按过程奖励机制,激发人才引进的积极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确保每月一场招聘会。继续办好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

责任单位:人事处。

21.改革人才评价机制

问题描述:国家近期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人才评价的改革文件,学校的相关人才评价文件需要调整。

目标任务:建立体现国家最新文件精神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人才长效发展机制。

工作措施: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同行评价制度、代表作制度,建立评审专家评价信誉制度,优化三级学术评价机制。围绕“长江学者”等国家和重庆市重点人才计划,开展重点人才的培育、申报以及后续评审支持工作,根据不同人才计划的特点,提前谋划,力争2020年人才工作取得更好实效。启动“弘深青年学者计划”校内遴选工作,形成人才蓄水池。

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发院、社科处。

22.完善绩效工资体系

问题描述:国家近期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对资源分配提出新要求,绩效工资中的资源分配和考核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标任务:优化资源分配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工作措施:修订《重庆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任务指标体系。推进落实《重庆大学年薪制教师管理办法》,推动年薪制体系与绩效工资体系的有机融合,强化学院的用人主体责任,规范年薪制教师聘期工作任务和绩效奖励,优化“百人计划”年薪制教师管理。

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发院、社科处。

六、深化拓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23.着力推动国际化内涵发展

问题描述:国际化战略意识需提升,发展方向与路径需明确和创新,中长期学生交流项目需增加,国际化工作机制与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师生和管理队伍的国际交流能力需要大力提升。

目标任务:完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机制,激发学院的主体作用,主动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增强管理队伍的国际化素质和能力。

工作措施:召开国际化工作会议,出台国际化发展规划(2020-2025年)(暂定)和加快推进学院国际合作交流的指导意见。强化以我为主、全面开放,拓展交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强化国际合作与一流学科发展的紧密结合。推进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等合作办学项目。健全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体制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学生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持续推进学生海外访学与深造。加强管理队伍海外培训。筹备设立外事服务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信息化建设。

责任单位:国际处、组织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发院、社科处、职就中心、外语学院。

24.积极稳妥做好港澳台工作

问题描述:因多种因素影响,与港澳台的校际合作、师生交流和学术交流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高层次、实质性合作交流项目和品牌项目需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目标任务: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尽快恢复师生交流,积极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打造新的品牌项目。

工作措施:密切关注港澳台地区的局势与动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积极做好涉港澳台师生相关工作。积极深化与港澳台高校、台湾优久大学联盟的交流和实质性合作。

责任单位:港澳台办、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

25.高质量推进来华留学工作

问题描述:学位生规模需要扩大,生源结构有待优化。奖学金类别有待拓展。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有待规范与提升。

目标任务:拓宽招生宣传渠道和生源地,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的招生宣传力度。完善奖学金资助制度。理顺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工作措施:创新招生机制,加大与学院协同力度。加强全英文课程与专业的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化留学生归口管理职能,推动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改善留学生生活条件,提升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国际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后勤处、国合办、校友办。

26.加强定点扶贫和校地校企校友工作

问题描述: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工作特色还需凝练,校地校企合作需要突出重点,校友工作需创新深化。

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在与地方政府合作上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创新校友联络与服务工作方法,有效拓展办学空间。

工作措施:创新教育科技扶贫帮扶模式,多措并举,形成教育科技帮扶特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校地合作以及与国有大型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精准对接,力争实现校地合作重点突破。坚持以服务求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学校服务重庆市“3+8”行动方案,助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校友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校友力量全方位服务学校发展,逐步建立服务校友的信息系统。

责任单位:国合办、校友办、基金会秘书处、继教学院、网络学院。

七、增强财经保障和内控建设

27.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问题描述:理财意识、成本意识、绩效意识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落实不到位。

目标任务:学校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实现学校及各单位整体预算绩效和重要资金项目的绩效管理。

工作措施: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优化预算体制机制、强化预算评估论证,提高项目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加强预算绩效监控,保证资金执行合法合规以及国拨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开展基于业财融合的预算绩效综合分析评价、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责任单位:计财处、发规处、双一流办。

28.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问题描述:依法依规开展经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尚需加强。

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积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控;继续大力推进审计结果运用,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工作措施: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针对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开展专项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推进建设工程投资评审工作的开展。加强审计与纪检、巡查、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结果共用机制。

责任单位:审计处。

29.基本完成校办企业体制改革

问题描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校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应于2021630日前基本完成。

目标任务:20201231日前,完成15家企业(含分支机构)的清理关闭和1家企业的脱钩剥离,持续推进其他难度较大的企业体制改革。

工作措施:制定《重庆大学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方式、路径、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等,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后实施。

责任单位:资产公司。

八、加强校园建设管理与条件保障

30.加强校园基本条件建设

问题描述:基建项目较多,专业管理人员不足。规划调整及电力增容工作需要地方支持配合。基建信息化管理手段薄弱。

目标任务:做好2021年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基建项目申报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专业管理人员。建设基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工作措施:启动编制“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争取教育部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的更大支持。争取重庆市财政支持,积极跟进国重实验室建设项目。推进信息技术科研楼、体育中心、AB校区地下通道等32个基建项目建设管理。从学院、设计院、监理公司等单位引进工作负责、技术能力强的专业人员。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协调,争取得到更大支持。推进基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在信息技术科研楼、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智慧工地。

责任单位:基建处、发规处、双一流办、计财处、审计处、后勤处、房管处。

31.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问题描述: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学校“双一流”建设不相适应,内部管理和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目标任务:继续推进学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完成附中、附小办学调整工作。

工作措施:优化后勤工作流程,制定服务标准,提高保障服务效率。完善后勤保障激励机制,提高后勤保障的有效性。加强与沙区相关职能部门及西大附中协调沟通,做好附中、附小办学调整工作。

责任单位:后勤处、党办、校办、校工会

32.加强学校房地产管理

问题描述:“重大花园”一期CD栋及危房避险搬迁工作需要加快推进。公有房屋房地产权证办理存在诸多困难。

目标任务:根据“重大花园”一期CD栋住户安置及申购选房方案,完成181套住房的住户搬迁安置工作。完成235栋学校公有房屋联合审批及其土地、房屋测绘工作,确保2020年取得绝大部分公有房屋产权证。

工作措施:加快落实《“重大花园”二期工程所涉部分公有住房住户安置及申购选房方案》,补充完善《柏树林54号、69号及六栋D级危房中福利分配房住户调整安置方案》,研究制定柏树林54号、69号及六栋D级危房中的午休房住户调整安置方案和部分公有住房住户搬离工作方案。推进公有房屋房地产权证办理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房管处、资产公司、基建处、保卫部(处)、后勤处、社区办、国资办、虎溪管委会、校办、离退休处、校工会

33.建设平安宜居和谐校园

问题描述: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实验室技术安全体系建设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老旧住宅消防设施不完善。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目标任务:继续深化校园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和落实实验室技术安全责任体系,顺利通过教育部2020年实验室安全检查与评估。推进住宅区的消防设施改造及完善。推动离退休服务管理精准化。

工作措施: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及周边治安秩序治理,深化立体化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与安全管理及应急物资配备,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推进校园内社区消防设施改造及完善。继续推进老旧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建成离退休工作信息系统,提高服务管理工作效率。

责任单位:保卫部(处)、实设处、社区办、虎溪管委会、离退休处。

34.推进“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和档案文化建设

问题描述:“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智慧图书馆主动服务一流学科建设意识还不够。档案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标任务: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善和拓展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展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

工作措施:推进教育大数据建设,进一步加强网上服务大厅的应用,加强移动OA功能开发和完善。持续推进业务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完善“图书馆运行大数据中心”建设与服务,完善“+馆藏”系统,完善“双一流”学科文献资源,构建动态学术情报监控系统。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档案文化宣传教育平台。

责任单位:信息化办、图书馆、档案馆。

35.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问题描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

目标任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防控阻击战。提高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工作措施:按照中央、教育部、重庆市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做好学生开学返校工作,建立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落实疫情防控指南各项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提升校园疫情防控和应对能力。继续规范化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持续推进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提高。

责任单位: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校医院。

36.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问题描述:综合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有关综合事务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重要事项办理有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落实。校内信访工作责任不明晰。全员保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标任务:健全学校综合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关综合事务管理的制度和办事流程。理顺信访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

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督查督办力量,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保证政令畅通。强化督查督办结果在二级单位考核和干部选拔中的应用。研究制定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持续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加强日常保密教育和监督检查,加快推进学校保密工作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党办、校办(信访办、法制办)、保密办。